火星文、注音文、狀態文(包含中英文夾雜,單獨意義不完整),看了前文有提到這三類,實質上,這三類是分開的次文化。


 


注音文就單純以聲母來代替一個字,多半是常用的字(ㄋ為『你』,ㄉ為『的』,ㄊ為『他』,ㄨ為『我』),這類文字在聊天室最先蔓延,再來便是討論區,現在在學生作文上似乎也可見到。老實說,這種表達方式,若是私下聊天應無妨,反正兩方都不排斥就可以了。


 


但一旦到了討論區,最為人詬病的就在此,注音這種東西只有台灣人在用,大陸有他們的漢語拼音,香港雖有他們自行在國內使用的文字(粵語是有音無字乎?),但在公眾場合,尤其是在會有他國人在的地方,還是會使用普通話。


 


如果是被砍斷的英文,起碼還有原文可找,但若是注音文,究竟要如何向沒學過注音系統的人說明?何況連學這系統的台灣人,也對解讀這個不太有把握,這也是為什麼注音文會是最多人無法接受的地方。


 


火星文的話,應是最近幾年才興起,有雜著台灣國語的腔調,用完全不同意義的字來代替讀音(『我』成了『窩』,『你』成了『泥』),看這類文章需要花更多心力,當你看到一個人對著螢幕念念有詞時,他可能正在解讀這類有字天書。


 


比較有趣的是,最近常在對岸的討論區看到火星文,雖說某些地方在講『我』的確很像『偶』,不過這應該是由台灣這邊流傳過去的。若要看火星文範本,去對岸留言板看一下,收穫會很多。例:JJMM(姐姐妹妹)、YY(意淫)。後者因印象深刻,特提出。


 


有提到加ing來表示狀態,但我印象中的火星文,並不是這麼簡單而已,更多是用字母的音來表達中文(『有』成為『yo』),英語系國家也是有字母文,大家比較熟的應該是『you』簡為『u』。以ing來表示狀態這種寫法,應該已經是上個世紀末的用法了,現在比較常看到的,應是直接用括號()來表示。這種方式似乎是從日本傳過來的?(例:『老師講有沒有在聽?沒有嘛!(丟筆)』、『原來OO和XX早就在一起了啊!(煙)』)


 


關於中英夾雜。有人問,為什麼不直接整句英文或整句中文?有兩個原因:(一)拼不出來,所以只好寫中文(二)會在討論打出來的英文,多半是國中程度,算是融入自己的語言中,信手拈來罷了。


 


說到此,純粹想表達:自己不喜歡看的文字,自己別用就好了,至於別人要怎麼用,若非有明文規定(板規之類),也無法禁止。


 


第一次貼含有注音、火星的回覆,阿彌陀佛。


 


 


我最近大概是著了貼文的魔,三番兩次跳出來講些拉雜的事,大概是因為約一年前抱怨勞作的事,結果被一個白目回嘴,就失去貼文的樂趣。


 


當時那傢伙是回:掃就掃,嘴炮什麼?


 


喵的,有這種人存在的地方,壓根兒也不想貼任何拙見。


 


這次大概是剛好點中自己有興趣的穴道,所以就大放厥詞起來。


 


寫到加埃恩居那裡時,想到這是我國中那時剛碰網路,才這樣寫的。竟已是上世紀的事了。


 


圈圈叉叉那裡,是故意舉那樣的例子,請看者將本命帶入即可。


 


火星文歸火星文,我用個括號加個動作,有什麼好火星的?難道每個人講話都要像寫小說一樣,『看到她畫出詭異至極的交配動作,我的額頭就不禁落下一滴汗,大嘆世風日下,為什麼這種作品還能夠出版?』其實是要講『某三個字作者的H畫面,實在……。(汗)』


 


這跟把一堆陰沉男歸作宅男,更讓人不可思議。此不可思議,實應怪罪到日劇的電車男上。


 


  在網誌上,我正努力改掉這樣括號的習慣,至於其他比較不正式的場合,也就隨意了。


 


  以前不會出現這樣的東西,是因為人在相處,若是直接面對面,有很方便的肢體語言;書信的話,有的是時間琢磨,也不必貪快,像小說那樣講大可以實踐;若是在電話中,由語氣音調也可表達。(雖說現代人在講話時加一堆括號詞,也是時而所見。)


 


  括號在短短的推文很好用!很多樂趣也是來自這些括號。


 


  想講的就大概這些吧,開了話匣子就很難關,偏偏自己打字又慢,實在不是辦法。


 


 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710317 的頭像
    ling710317

    雜記寄札

    ling71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