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描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,西洋鏡代表當時傳入中國的電影。本來以為這一類型的電影大多是枯燥乏味,但意外的是,藉由人物的互動,語言的交鋒,讓新發明的引進,得以鮮活起來。


 


清末的中國,給後人的印象是閉塞的,沿襲老祖宗的舊觀念,恪守傳統,摒棄外來文化,頑固、故步自封、不知變通。但其中也有像劇中『小劉』這樣的人物,在有限的資訊來源中尋找新奇、號稱地大物博的中國所欠缺的東西。就如他所說的,知道這些新玩意有什麼用?不過就是為了『多長些知識』。


 


在許多人還認為魂魄會被相片吸走的同時,洋人已悄悄地到中國推廣電影文化。電影拍出了市井小民的生活,而不是像相片一樣,需要穿得得體,坐得、站得端正,一顰一笑都得透過測量。


 


二十世紀初的中國,我以為只有戰爭的山雨欲來,但當時仍有諸多娛樂,像是代表傳統文化的京劇即是一例。即使知道明天戰爭將會爆發又如何?就算被說是鴕鳥心態也罷,身為小老百姓,及時行樂又何妨?


 


京劇代表傳統的中國,她象徵了一處不大的密閉場所,台上有人搬戲、唱戲,台下觀眾吆喝掌聲,創造一代又一代的演員。而所謂『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』,不像電影的拍攝是可以重來的,一有差池,哪怕就是一、二十年的經歷,也被視為無形。


 


傳播媒體,縮短了無形的距離。讓足不出戶,幾乎一生都待在自己村中的人,得以看見曾被自己老祖宗視為驕傲的長城,那種感動,是我們現在所不能體會的情緒,因為見得多新奇的事物,反而麻木了。


 


因為好奇,讓文化得以交流;因為念舊,讓文化得以傳承。現在,我們看得到京劇、聽得見崑曲,只是場地從路邊戲棚,轉移到有舒適座椅的劇場。演員的一彎身,一回首,仍能抓住觀眾的目光。


 


傳統與創新的並立,在戲劇獲得體現,但其他方面呢?只見古典中文在時代潮流中退隱,成為高不可攀的領域,不知所云的書籍當道,新一代樂於見此走向。


 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710317 的頭像
    ling710317

    雜記寄札

    ling71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