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補習班老師,四對各自帶著孩子到湖邊參加讀書會集訓的夫婦,還有一名尾隨而至的年輕女子。深夜,女子慘遭殺害。她是誰?兇手又是誰?在揭開兇殺案的謎團時,也揭開了一個人性的瘡疤。家族的羈絆可以有多深?親子與夫婦互信的基礎崩潰後,能為彼此付出多少?一部嘗試以推理小說形式探討家族之愛與糾葛的野心之作。(摘自封面書背文案。)


 


  湖邊凶殺案,東野圭吾作,張秋明譯,商周出版。


 


  第一次看東野的作品,這本算是份量小且意圖極為明確的一本,給未看者的苟且建議,若平常看書會對諸多名字感到厭煩,可選擇略過此書的開頭那些人名,就算不去記,也不會影響閱讀故事的順暢。而形象鮮明如並木俊介,大概也不需特別花費心神即可記憶。


 


  剛開始比較枯燥,很中規中矩的開頭,若是沒有看過文案,大概會以為這又是類似密室殺人的復仇,大概從高階英里子被殺害開始,劇情開始進入白熱化。


 


  以下有捏它。


 


  我本來以為除了俊介之外,其他七人的內幕就是他們到那邊是要開雜交派對,雖然之後的確也有類似的情節發生,不過這當然不是本書的重點。


 


  從美菜子是凶手,到俊介直接對眾人提出反駁,作者一直有意無意提點讀者此案的不合理之處,當然他將焦點著重在凶手是其他成人上,也為之後真兇的呼之欲出留下一筆。


 


  推理小說的賣點,就在於所以矛頭指向的兇手,必定不是凶手。不過到最後作者只留下容疑者,雖說以動機來看,章太的嫌疑應該是裡面中最大者。至於俊介就是屬於讀者的視角。


 


  與其說這部是對日本社會的批判,其實就算將這樣的模式套用在台灣社會,基本上也是行得通。


 


  故事結局的重點不在真兇是誰,而是要解釋犯罪的動機,倘若沒有最後俊介從章太那得到的省悟,因婚外情而引發殺機的可能性,大概就只能讓讀者在讀感中猜測。


 


  再怎麼冷漠的家庭,因為危及生命的事,而能夠團結在一起,當然這部並沒有把小孩子列入團結的一份子。


 


  比起單人犯案,四個小孩聯手將英里子殺害更讓人驚恐。一人犯罪的動機,往往是個人情緒多過於理性;若是聯手,犯案的結果往往是毫無悔意。當然也不能忽視同儕間的壓力也有影響。


 


  若想多了解人性,尤其是親情相關,極推薦可以去看這部。看一個人,究竟可以為了一個家,做出如何違背人性的決定。


 


  以下是亂七八糟的感想。


 


  看過的人都知道,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並木一家是母親再婚,孩子是母親帶過來的。


 


  大概是最近沒怎麼看逼小說,所以剛開始看都以平常心翻閱,然就在最後大概五、六來頁,突然有小花苞爆開了。


 


  稍微摘錄一下那一段。


 


 


  「嗯……回去的時候,你會跟我和媽媽一起吧?不會是各走各的吧?」


  


  俊介凝視著這個不是他親生子的臉。少年的臉上沒有笑容,只露出詢問的眼神。


 


 


  這段是發生在俊介了解整件事後,準備到警局報警,而因為章太替俊介作了個不求人(用在汽車座椅上),俊介因而到孩子們住的別墅去找章太。


 


  第一次感到這部的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。


 


  國小的孩子,再怎麼為功利,說到底還是有純真的一面。可悲的是這樣的心態,到了成年終究是要抹滅。


 


  必須讚賞東野在這處所描寫的俊介,心態轉換得恰到好處,理性終歸是被人性所擊敗。


 


  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710317 的頭像
    ling710317

    雜記寄札

    ling7103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